4月19日,部黨組成員、副部長鄭富芝主持召開“強化陣地意識,把好教材政治關”座談會。部分?。▍^(qū))教育廳代表、高校代表、出版單位代表及教材審查專家參加了座談會。
第四部新疆反恐紀錄片《暗流涌動——中國新疆反恐挑戰(zhàn)》首度披露了新疆“毒教材”問題,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。教育部高度重視,黨組書記、部長陳寶生指出,要用好反面教材,吸取教訓,為黨守好教材陣地。
與會代表一致認為,要深刻吸取新疆“毒教材”事件教訓,警鐘長鳴,舉一反三,堅決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(fā)生。代表們介紹了加強教材建設與管理的工作舉措,總結了制定教材管理辦法實施細則、實行多級審查制度、組建多民族政治審查專家隊伍、建立部門聯動機制,以及加強機構建設等把好教材政治關的經驗做法。
鄭富芝指出,新疆“毒教材”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,教訓極其深刻,必須強化陣地意識,做到“四個更”。
一是站位要更高,必須認識到教材事關“培養(yǎng)什么人”這一根本問題,事關國家長治久安,要把教材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。二是隊伍要更強,重點抓好管理、編寫、審查和研究等四支隊伍建設。三是標準要更細,要區(qū)分不同學段、不同學科教材類型管理要求,形成管理標準體系。四是制度要更嚴,要不斷完善和嚴格執(zhí)行教材編、審、用各環(huán)節(jié)工作制度。各地各單位要共同努力,形成守好教材陣地的良好局面。
需要看到的是,目前全國中小學使用的統(tǒng)編《道德與法治》新教材啟用時間不長,教師對新教材的了解和掌握不足,課堂教學有一定難度。一些法律知識點非法學專業(yè)教師解讀起來有困難,或擔心解讀錯誤,更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挑戰(zhàn)。《道德與法治》中的知識點比較枯燥,理論性強,距離日常生活較遠,學生缺乏學習興趣。
法研堂是教育部“十三五”重點課題《健康中國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育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積極影響的創(chuàng)新實踐研究》承擔單位。靈活開發(fā)教材資源,通過案例、實例解讀法律知識難點,關注課標要求,注重活動設計,法研堂研發(fā)的道法教學教育資源與全國部編版《道德與法治》教材同步,所有內容均由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、心理學部專家審定后發(fā)行。除標準版教案、課件外,資源庫中還有大量相關音視頻及圖文素材,滿足教師定制教案、課件的需求。
法研堂從內容與上課形式的雙向創(chuàng)新,以更加生動有趣、更易被學生理解接受的方式,讓道法教育課程真正“活”了起來。法研堂擁有《廣播電視節(jié)目經營許可證》,具有普法漫畫、動畫、沙畫等相關文化作品發(fā)行資格,確保研發(fā)內容的多樣性和合法性。根據教育部要求,國家政策導向及相關法律條文的修訂,即時更定資源庫內容,確保教育資源與政策要求的一致性,助力教育部開展“強化陣地意識,把好教材政治關”。